2009/12/12 11:54:08 AM
●冷眼
迪拜国营企业迪拜世界所欠590亿美元(2000亿令吉)债务中,无法依期摊还其中到期的35亿美元(119亿令吉),全球金融界稍微震颤,深恐触发另一场金融海啸,各国股市应声而跌,担心受到拖累。
大部份人都无法肯定迪拜效应会不会引爆另一场经济灾难,大家担心在复原中的世界经济,经不起打击而再次摔倒。
不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
我在阅读了许多资料及分析文章后,所得到的结论是:迪拜事件不会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。
理由是:凡是能够见底的危机,就有办法挽救,就不会扩大成不可收拾的灾难。
美国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之所以一发不可收拾,是因为“衍生产品”被滥用,一层一层的滥发“衍生产品”,使原本的价值,被吹涨至数十倍於原值的泡沫,大到甚至连美国政府都摸不清这个洞有多大多深,所涉及的范围又有多广,见不到底就无法找出对策,这就危险--极度危险。
衍生产品被滥用
幸亏美国财力深厚,再加上世界经济大国不约而同的出手施救,这才使全球避过了另一场经济大萧条。
我敢肯定的说,如果次级房贷没有被利用来“制造”衍生产品的话,金融海啸绝对不会发生。
因为银行所发出的房屋贷款是有账可查,而且是在美国金融体系之内的,在房屋价格下跌后,银行可以算出数目有多大,也就是看得到房贷这个洞有多深,能够见到底,就知道需要多少的款项来填补,问题就不难解决,唯“衍生产品”的滥发,使此洞深不见底,难怪连美国政府都束手无策。
1997年东南亚的货币危机是危险的,同样的道理,是因为受攻击货币的范围和数量,超越国界,故使各国政府如老鼠拖曳,无从下手施救。
幸亏东南亚各国领袖都能当机立断,投下猛药,才使此场危机平息下来。
无论如何,东南亚货币危机,受害的只是东南亚国家,并未打击世界经济强国,故其灾情不如次贷引发的金融海啸那么严重。
迪拜事件仅引发信心危机
在金融海啸期间,曾有经济学家预测信用卡将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,原因是银行被信用卡持有人所拖欠的数目庞大无比,银行将承受不了烂账的打击。
我当时就认为这是杞人忧天,我认定信用卡不会引发另一场金融海啸,理由是信用卡持有人欠银行多少钱,银行有账可查,因此银行心里有数,既然知道确实数目,就有办法应付。所以,我当时就认定不会出问题,如今海啸雨过天晴,再也没人提起信用卡的欠款,可见当时经济学家是夸大其词,危言耸听。
我一向对经济学家的预言存疑,原因是在80年代当我担任南洋商报经济组主任的时候,对於经济大事都亲自出马,带领经济组记者出席采访,这些经济学家都大胆的对经济动向作出预测,1年之后,我检讨他们的预测,发现多数不准确,所以,我对经济学家,尤其是备受注目的权威经济学家的预测,一向持着保留的态度,数十年跟踪经济发展所得到的结论是:经济学家的预言,只可作为参考,不可尽信。
尤其是在股票投资方面,如果你根据经济学家的预言,作出投资决定的话,你很难在股市赚钱。今年2、3月,当经济和股市触底时,经济学家几乎都异口同声地说“最坏的时刻尚未到”,结果听信他们的预言的投者,错过了一次最佳的投资机会。
结论是:可以见底的危机并不危险,只有深不见底的危机才危险。迪拜的底既然是590亿美元,而且短期出现问题的只不过35亿美元,这个洞浅得很,根本不可能引起金融海啸。
迪拜事件最多只会引发信心危机,而这个危机也将是短暂的,起不了骨牌效应。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